佛历2567年 公元2023年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书轩文集 > 普陀专访

《缘会》 缅怀先人恩泽

 作者:  资料来源:光华日报非常人物第C1版  发布日期:2009-11-30  点 击:

4_1.jpg
  《缘会》文集的义务编辑群与传悟法师(右三)丶传德法师都希望这本文集能唤起更多社会大众发扬孝道与感恩心。前排左一为郑仙花丶右二为严今传老师
4_2.jpg
4_3.jpg
在未结集成书前,民众只能在清明节期间,於海会塔前赏阅这些充满真挚情感的追思文章。
4_4.jpg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会获颁一份纪念品。刚刚才推出新作的北马写作人琦琦,也是《缘会》文集的作者之一。

  每年清明匆匆回乡祭祖,实在不足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如果可以把记忆中与先人相处的动人时刻写下来,抒发最深的追念,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无限延长,尽追思崇敬之心意,那不止是下一代,甚至是旁人都能更具体地体会先人走过的路。近年,在槟城妙香林寺的推动下,很多人写下了与先人的感人亲情回溯之旅,纵然没有华丽词藻,但真挚文字令人动容。而今这些文字结集成《缘会》一书,让更多人在穿越字里行间之际,深深感受那动人的孝道与感恩心。
  翻开《缘会》一书,每一页丶每一篇文字都道尽对逝者的无限想念与感恩,不及100页的书籍,却弥漫了满满的真挚亲情与友情,这些充满感情的记忆与文字,不是由一人独立完成,而是由35人执笔,写出46篇不同题材丶不同情节的追思文章,让阅者即使未亲身经历生离死别,也能够感受意味深远的追念与孝恩之心。
  这本书背後的推手,不是出版社,也不是文教机构,而是槟城妙香林寺。《缘会》缘起於槟城妙香林寺监院传悟法师。传悟法师有感每年清明节,妙香林寺的海会塔(灵骨塔)总是人潮汹涌,聚满了带着祭品丶清香丶水果等的扫墓民众,但是这当中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清明节的缘起与慎终追远的意义?
  事实上,在祭祖过後,很多时候,忙碌的生活随即淡化了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为让大众能在祭祖之余,还能以知恩感恩的心追思先人,在传悟法师的引领下,在槟城妙香林寺的清明节法会筹委会决定开辟一个文字平台,让人们将追思与纪念化为文字,缅怀感念先人的恩泽。
  2007年开始,槟城妙香林寺的清明节法会筹委会每年都趁清明节举办《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 》征文,公开向大众邀稿,也在海会塔前设立一面资讯栏展示来稿,让前来祭祖的民众,可乘着祭祖仪式的空档,阅览他人的追思文,继而达到征文活动的轴心目的 ——启发後辈追思赞颂先人功德丶发扬孝道与感恩心。
  传悟法师说,由於宣传管道不广,首年的征文活动反应平平,形成读者众多,文稿严缺的现像。纵然回响不广,义工们还是在海会塔前积极邀请前来扫墓者投稿,但有者坦言唯恐生疏的文笔无法畅写追思文,有者事务繁忙无法坐下来好好书写,以致邀稿工作稍有阻难。

发扬孝道与感恩心

  《缘会》文集的策划人曾碧娥老师说,第1年,只收到8篇稿,但是经过参与征文者与扫墓者的口耳相传,次年和今年,分别收到了18篇及38篇来稿,稿量增进的幅度让大家深感欣慰与鼓舞。有了这样的稿量,筹委会开始商讨要把这些原本只在清明节期间在资讯栏展示的文稿结集成书,希望广为传阅,也更能借此文集宣扬孝道与感恩心。
  於是,这本书在今年5月就开始着手编辑,曾碧娥老师表示,他们先把3年来所收到的稿件,筛选出符合“追思赞颂先人功德”之文稿,在经由曾在《光华日报》任数十年编辑的资深报人郑仙花编辑此书。郑仙花表示,这46篇文稿中,她是依作者文中追思的对像,将内容编辑为《缘》与《会》两辑,《缘》辑中收录了以长辈为追思及感恩对像的文章,《会》辑则是追思身边亲友的文章。
  《缘会》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作者不止是大众,还有僧侣,年龄分布层也很广,有12岁的小朋友撰文缅怀祖母,也有78岁的老人家追思先人。有者在文内感激已逝女儿付出大爱,把父母从五浊恶世中唤醒,有人赞叹祖母教授的经商之道可运用在挂牌公司的经营方针。还有人在文章中追悔一次失约造成永恒的遗憾,还有倦鸟知返却得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景况,教化意义十分深厚。
  除了曾碧娥与郑仙花,这义工编辑团队里头还包括了负责封面与美术编辑的陈锫音,负责打字者则有夫妻档严今传老师和太太黄瑞娘,还有许素华丶许家维丶钟慧莉丶吴永章。而校对的工作则由妙香林寺会泉学苑苑长传德法师丶曾碧娥老师与曾小芬共同分担。

把追思之情烙印纸上

  曾老师笑说,编辑团队的每个人平日都有工作要忙,难免会延误了编辑的时段,但是大家的配合度都很高,总是尽量在百忙中拨出时间为《缘会》献力。像严今传老师,边忙着在考试季节批改考卷之余,还得在晚间9点多直到12点的时段为《缘会》文集做打字工作。严老师说,他通常会仔细读过文章再打字,他们的文字虽然不是作家的水准,但是真挚的感情流露出来,比瑰丽的文章更能感动人心。
  这本在5月才着手策划编辑的文集,在大家通力赶工下,只用了短短3个月,就得以出版。传悟法师说,《缘会》文集是开启发扬孝道与感恩心之门的钥匙,往後,他们将持续征文,让这道门永远打开,也冀望借此活动,让下一代能够把华族的孝亲文化之根永扎。
  你有多久没有想起已逝的亲人了?那曾与你如此亲昵的人在离世後,你可曾怀想感念他对你的恩泽?也许,你该翻阅《缘会》文集,投稿文集,把追思之情烙印在纸上,别让流逝的记忆之河带走那属於你和他的生动回忆啊!

《緣會》文集部分作者群
4_5.jpg
曾碧娥老师(笔名:寒梅):父亲 无可取代

  征文活动办了3年,曾碧娥老师写了4篇追思文章。其中2篇是追思已逝的父母亲,在《无限的思念》一文中,叙述被外婆捧在手心当作心肝宝贝的母亲,嫁给父亲後,尽全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为女儿争取念书深造的机会。老师说,在父亲的大家族中,只有他们这一房,在母亲保卫下得以受较高深的教育。她有今天成就包括加被他人,全是妈妈赐予的,如何教她不感恩。
  而在《想您,爸爸》一文中,曾老师谈到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父亲总是爱怜这个不被家族长辈关爱的“赔钱货”,有次爸爸把半碗面线递给她吃,而非给家族的“金孙”大弟吃,虽然这碗面线最後还是被祖母夺到大弟跟前,但是父亲对她的关爱,自此在心中铭刻。
  直到曾老师长大成人也成了他人的母亲,也先後出版了为公益机构筹款的五本书,父亲在她心中的地位还是无可取代,每本书的推介礼,VIP贵宾座上肯定要有父亲,今年年头,曾老师推出新作《岁月流光你我他》,第一次父亲没有坐在台下看她,在讲台上的曾老师思及父亲的恩泽,不禁泪眼模糊,愁绪替代了每次出书的兴奋。
4_6.jpg
叶素助(笔名:净舍):母亲 大爱无私

  叶素助是征文活动的海报设计者,可是每每要提笔,总是无法成事,倒是侄女在她的鼓励下,连续两年交出了追思祖父之文——《清明追思》,与阅读一篇关於中国小女孩捐献器官的报导後,有感而发的《“我来过丶我很乖”——温暖的心,光芒的灵魂》感恩文。
  後来,反而是她被侄女的文章所鼓舞,决定写下《无尽的怀念》一文,追思在她高二那年骤逝的母亲。久未写作的素助,用了好几个长夜,噙着热泪写下母亲的事迹,母亲那无私的大爱,母亲骤然离逝後,少女素助的苦痛。她这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她16岁的女儿阅毕,竟也泪眼盈眶,自此更感恩自己有个圆满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在旁呵护。
4_7.jpg
陈则霈(笔名:觉光):祖母 培育爱护

  陈则霈会写下追思祖母的《祖母的道理》一文,是一次偶然看到太太叶素助摆放在他桌面上的《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 》征文海报。那时候他刚开完会,还在思考“如何达到顾客的需求与顾客建立巩固的关系”,在海报映入眼帘之际,他突然想起了没受过教育,却擅长经商之道的祖母。
  他自小就跟着祖母生活,在祖父在日据时代被日军带走後,祖母就经营一家小咖啡店,带大孩子。坚毅的祖母在陈则霈小时候,除了爱护和照护他,还灌输了不少经商之道予他,例如以客为尊的道理,让他至今仍受用无穷,祖母的恩泽,让他至今难忘怀。
4_8.jpg
许素华(笔名:诗云):母亲 边写边哭

  和母亲的关系紧密的许素华,一直被滋润在母亲的慈爱之中,在母亲过世後,遽痛让她难以忘怀,隔了一年,她写下了《妈妈要我们布施》丶2009年,她又写下了《怀念您,妈妈》。写的时候,她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都倾泻出来,想起跟妈妈的相处时间,她边写边流泪,每一篇文章她都花了一两个星期修修改改,从她的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亲密感情在弥漫,也有对母亲的万般不舍。
4_9.jpg
陈莲珠:外婆 感恩教诲

  陈莲珠对外婆有份说不出的亲密感觉,她在《永远怀念您,外婆》一文中,谈起小时候,外婆每天给她编辫子丶冬至婆孙一起搓汤圆,还有中秋节时,外婆上香後在桌下爬绕三圈祈求上天保佑儿孙平安的事迹。长大成家後,高龄75岁的婆婆在她生产後,还给她坐月子。故事淡淡的,但是却满溢外婆对她的爱惜。
  几十年没有动笔写作的陈莲珠,是在某一个晚上突然灵思泉涌,把一直不愿想起(因为想起即心痛难舍)的外婆,在心底深处请出来,把幽幽几十年相伴的祖孙情感倾泻进文章里去,她边掉泪边书写,也边感恩外婆对她的恩情与教诲。

《缘会》免费索取

  曾碧娥老师说,《缘会》从即日起与大众结缘。有意阅读《缘会》文集者,请在办公时间内(周一至六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亲临槟城妙香林寺办公室寺免费索取,或附上回邮信封(18cmx25cm),向槟城妙香林寺免费索取。(书重132gm,在马来西亚国内寄,邮费是RM1.00)信封上请注明:索阅《缘会》。邮寄地址是503,Hill Railway Road , 11500, Penang, Malaysia. 询问电话为04-8283320。
  曾老师补充道,2010年“清明节追思赞颂先人功德”征文活动,即日起开始征收稿件,来稿者需以中文书写,体裁只限於散文或新诗,截稿日期为2010年4月3日。她也请来稿者在稿件上附上姓名丶地址及联络电话。欲投稿者除可邮寄至上述地址,亦可传真至04-8283320,或电邮至qm_zhengwen@yahoo.com

加入收藏夹】【 】【打印

上下篇章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开谛法师与南游云水情 马新佛教历史图片集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