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2567年 公元2023年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僧情心灯

传华法师: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

 作者:普陀书轩缘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第07版  发布日期:2011-10-16  点 击:

A001.JPG
A002.jpg

  《金刚经》是佛教最精妙丶流传最广泛丶影响最深远的经典之一,其中藏有足以解脱人生困惑与苦恼,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
  传华法师采用投影教学,为鹤鸣禅寺成人佛学班,深入浅出讲释《金刚经》。感恩法师慈悲,将无上甚深微妙法以现代人能了解丶能摄受的方便法,导读《金刚经》,法师就如一部活的经典,举手投足间,佛法便自然流露,进入了清凉丶自在的生命清流中……

 

1.如何将《金刚经》的精髓,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请传华法师讲解《金刚经》的修行重点……

 

  《金刚经》主要讲的是“无住”,经中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整部经典最精华的一句话。所谓“应无所住”,就是不要执着。人为什么会有种种烦恼?因为我们对六尘的境界: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产生种种执着,你一旦执着,心就会颠倒,就起种种烦恼,所以心就不自在。
  《金刚经》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才能自在,就是要学习“无住”的心,心完全不住在这六尘,才能产生清净的心,才会开发般若智慧。
  生活中能真正做到无所住,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像六祖,他一听到人家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马上顿悟。可是我们都是凡夫,听到这句话知道很好用,但我们真正做到“无住”的又有几人呢?怎么办?

 

训练我们的心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训练我们的心,比如透过禅修。当你在打坐,妄念升起时,你看住这个妄念,但心是不随着妄念走,这个妄念会自动消失。如果你的心跟着妄念走,结果你的心会被卷进去,你就会妄想。这种禅法类似默照禅丶永嘉禅法,有这样的功用。
  如果我们不会禅修,可以训练自己做一件事情,看只是看,听只是听,保持正念,你的心当下做什么,你的心就住在哪里。比如我们吃饭,吃到好吃的,知道好吃,但是我们不起贪念。
  一般上,我们吃到好吃的东西,都会起贪欲丶染着的心;吃到不好吃的,就会起憎恶的心。可是,如果能够保持这个无住的心,不好吃知道不好吃,还是照样吃,你的心就比较自在。又例如,我们去商场逛街,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但是价钱很贵,贵到你买不起,你就放下,不买算了。但是,如果你没有放下,对它产生执着,整个心会念念不忘,你就开始烦恼了!这就是心有住和无住的差别。
  所以,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心无住,对一切都不着相,吃饭丶穿衣通通都是修行。《金刚经》一开始就讲佛陀托钵丶吃饭丶洗脚丶准备打坐,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六度波罗蜜,告诉我们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这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我们的心能够不执着。
  《金刚经》的目的,是要一个修行人发菩提心,才能成就佛果。但如何发心?如何成果?必须先把妄心降伏,如何降伏妄心?心要先无所住。
  《金刚经》中的“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指大乘菩萨不畏度众艰难,不惧佛道长远,为了能够不退转,菩萨必须修习空性的智慧,才能在度众时没有障碍。《金刚经》的特色,就是同时兼重“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

 

2.《金刚经》把世间每一样事物的短暂存在,称作“幻相”,形容它是梦幻泡影,为什么?

 

  《金刚经》把一切“有情丶无情”,归纳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说要见到空性,就必须观察世间一切万物的形成丶消失,它都依照缘起法。因为我们常把种种的相当作是真实,不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相是有的,可是本体是空性,所有的事都是因缘和合,所有东西终究都会散失,那么,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了,就如梦幻泡影,像个水泡,一刹那就不见了。
  组成水泡的因缘俱足,当下你看到一个水泡,可是很快这个水泡就破掉了,因为它的因缘散掉了,所以就没有了。
  经文用梦幻泡影来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在迅速变化。你知道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时时刻刻都在生灭,在变化当中,我们就不会执着。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非相,指的是心经里的诸法空相,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够证入世间的本质是虚妄的,你就可以见到佛的法身。

 

3.请法师说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当念头消失,就已经过去了,故不可得;未来的还未到来,所以也不可得,一般人对过去和未来心不可得,比较容易理解;那么现在心呢?我们明明活在现在,怎么会没有呢?
  我们必须要理解佛经说的:每一个念就具足90个刹那,那么,一个刹那就具足900个生灭。你看一刹那间那么短,900个生灭在发生了,所以现在心根本找不到一个停驻点,刹那之间太快了,所以不可得。因此,生活中就要好好珍惜因缘,活在当下。

4.前面您已解释“应无所住”的意义,接下来请师父解读“而生其心”的意义?《金刚经》智慧的特质是什么?

  “而生其心”的意义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般若智慧。《金刚经》的智慧特质是“离相无住”,能够不着相,心自然就清净,本有的智慧就能够显发。
  经文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意思是说菩萨对一切法不执着。是怎样不执着呢?在行布施时,心不起执着。在度化众生时,用六尘来行布施,例如用钱财布施,这属于色尘。要用“三轮体空”观念来行布施,也就是不要执着布施者丶布施对象和所布施的东西,因为这三者都不真实,都是空的。这称为“不住色布施,不住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布施”。
  以这样的“无住”心来布施,福报就会很大,因为不执着能布施者,则无希望福报之心;不执着谁人受布施,就不会生起傲慢心;不执着所布施的东西,就不会起贪想。

 

“不住”六尘的布施

 

  为了让人了解福报有多大,《金刚经》比喻:“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丶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你能够想像虚空有多大,有多广吗?一个菩萨行六度波罗蜜,不住于相而行布施的话,功德也是像虚空一样不可量,不可想像之大。也就是说,虚空有多大,我们的功德就有多大。以慈悲心修福报,不管“财布施”或“法布施”,如果能够以空性的智慧来修这个福报,所修的福报与空性相契合,才是真正的大福报!
  《金刚经》的智慧特质在于要“无住”布施,不执着。一般上,人们布施都有所求,求福报,求功德,才会有动力。我们要用“三轮体空”的心,也就是胜义菩提心所修的功德,远远胜过凡夫所修的福德,因此,“不住”六尘的布施,功德反而大,不求反而有,佛法的妙就是妙在这里!
  整部《金刚经》的特质在于谈菩萨的发愿和智慧,以及修行丶度众的关键,我愿藉着这开办《金刚经》课程的因缘,希望每个人都能持诵《金刚经》,作为早晚的功课,因为《金刚经》是人间菩萨修行的宝典,也是学佛,最好的人生保险!

 

《金刚经》讲释课程免费招生

 

  吉隆坡鹤鸣禅寺本月9日开始,每逢星期日(每月第一个星期日除外,因为本寺举办一日禅修)上午10时诵金刚经,11时至中午12.30讲解金刚经,约22堂课,课程免费,并提供午餐。讲师是传华法师,欢迎有兴趣参与者,联络:03-26929839。

 

[传华法师◎简介]
1991年北方大学经济系毕业
2000年依止广馀法师出家
在鹤鸣禅寺成人佛学班讲课
2003-2011年毕业于台湾慈光禅学院研究所师资班
2009-2011年在台湾慈光禅学院专科班讲课
慈光禅学院城市推广部讲堂讲课

加入收藏夹】【 】【打印